曾来德 官方网站

http://cenglaide.zxart.cn/

曾来德

曾来德

粉丝:3507

作品总数:16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曾来德先生,四川省蓬溪县人。1956年生,1973年入伍,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华商书画院...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曾来德书法作品评析(图)


20110908

 

曾来德作品:隶书条幅

曾来德作品:隶书条幅


申万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来德先生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引人驻足观看。无论在书法本体上,还是在书法的形式感上,都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思索和想象的空间。他的作品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绘画与书法的结合。我认为他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探索,而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第二个感觉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第三个感觉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吴为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来德先生的画意是生动的,他学习了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和现代大师的作品,产生出了一种印象。这种印象是一种画境,他已把这种画境融入到自己的书法里面。他除了在书法本体里面找到了各种艺术元素外,在自然界里,在其它如建筑、雕塑等等当中找到了一种构成。我就觉得他的构成感是非常强的,这是打动我们视觉的最重要的方面,他的笔墨印象是来自水墨画的笔墨。他是中国书法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重要探索者。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我觉得来德兄的展览叫画意入书,我倒认为是正本清源。因为我所看到的展览是书法展览,是真正的书法展览。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都开始强调它的本体,我觉得这是时代的要求,也应该是要阐述清楚的时候了。来德先生的展览就是一个很具体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很好的展示范例。作品很大气,同时变化丰富。可以说书法的灵魂应该就是变化中的统一。书法事业是发展的,大家在长期的传统与创新的讨论当中,实际上根本是解决时代性的问题。如果只用传统模式,书法艺术早就结束了。正因为具有时代性,才使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应该说来德先生是一个榜样。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到了元朝初年的时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绘画开始用书法的方法为原则来进行创作。但这个时期实际上也就留下了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书法无法为绘画提供充分的。多少年来,很多人都想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被另外一支生力军插足了,这支生力军就是西方的抽象艺术,但是,他们是否留下了使中国的艺术继续发展的余地?这就成为我们探索的课题。我们希望这样的问题,有人出来解决。其实,曾来德就在解决这个问题。


周祥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我认为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画意,而不是简单的笔划。好的画是有诗意的。我认为曾先生的作品,用画意里面的诗意来写。是不是所有的画都有诗意?不是。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曾先生很巧妙,当然与他多年的努力分不开。他很巧妙地把诗意的东西转换成作品,绝不是简单地用画画的方法来写字。严格来讲,这种画意就是诗意。我觉得曾先生的书法创作,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视觉上的一件作品,而是引起反复思考,思考我们人文精神的缺失。让我们以后的创作,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东方传统艺术也好,西方现代艺术也罢,都离不开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曾翔(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我觉得来德先生可能就是抛弃了前人或者是今人正在走的那一条寻找古人足迹超前迈进的道路。现在很多人似乎不愿意说反传统这三个字,其实我觉得他就是反传统。我觉得反传统不等于不好。从传统中来,走出自己的路。当然,不尽然像别人走传统的路一样,这就是曾来德的高明之处。中国的书法家非常多,中国有思想的书法家非常少。我很欣赏来德先生的这种学术路径。他是想好了才去做的,有人说书法不可设计,可是在曾来德的书法里面,处处看到他的经营和设计的理念。我们今天看他的作品,已经不能以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来看待。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思考传统、反思传统,这是他对当前书法的最大贡献。


邵岩 (著名书法家):来德先生的现代书法和传统书法是齐头并进的。一个层面,应该从东方的禅宗文化来说。另一层面应该是从西方美学层面来解读。东方的禅宗文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国的禅宗,还应该有日本的禅派。西方艺术当中的美学,有一种崇高感,是追求一种力量,表达人的释放精神。来德先生吸收了西方美学的内涵,而他的行草书更多来自于东方的禅派的影响。


刘墨(北京大学博士后):一般我们都强调以书入画,但今天他大张旗鼓地强调画意入书,显然这应该是新的维度。可能我们在这方面考虑的,或者是在实践中的体现是无意的,但来德先生把它作为口号式的创作方式,这是值得关注的。在他的作品里面也确实体现了其思维的丰富性。不管是他的书法还是绘画,还是思想,都有一种强烈的指向,是指向现代和当代书法的。他的艺术创作既不是伪现代,更不是伪古典。他这一系列的展览,除了是艺术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当代文献展。


张继(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军事科学院文艺创作室主任):他骨子里面是传统的。在他的作品里面,从构图上看,尤其是少字数作品,特别讲究绘画构图,讲究疏密、动态,和绘画的构图是非常接近的。从造型上看,他打破了传统的结字法则,几乎没有哪个字是完全传统的,很讲究造型的画意;从笔墨上看,不是没有中锋,其实也有,只是中锋和侧锋、破锋、偏锋结合得非常紧密,书法基本上是以中锋为主,他是以侧锋、偏锋、破锋为主。他的用墨,虚的地方比较多。他的个性风格非常强,这也就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立性。


梁占岩(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来德的学养、心胸、气度,包括他的个性,我觉得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意义。如果过去说书画同源,应该是从心性和笔性的贯通中来理解的。每一次看来德的画,都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好像我回去再画画的时候,笔墨里面就能融进一点东西去,这种东西可能就是跟来德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高庆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来德先生的艺术思路和技法的独到性构成了独特的风格。看一件两件不觉得怎么样,但现在众多作品集中展现在我们面前,有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确实让人震撼。


萧丽(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金融书协副主席):曾先生是一个思考型的艺术家。在虚和实里面,他取了虚;在侧和正里面,他取了侧;在线和面里,他取了面。他的艺术创作是原创的,是个性的。


吕书庆(《中国书法》杂志编辑):他的书法有古代民间书法的影子。既有文气,又有山野气。我们看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他追求书法的大写意的感觉,虚的东西很多,他把民间书法的意趣与文人写画的笔墨打通。


马啸(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副主任、著名书法评论家):曾来德的书法创作,如果用年代来分的话,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他刚刚走上书法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很大的影响。那个时候的笔法都比较实,同时线条比较光;第二个时期是八十年代末,1989年他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一直到九十年代末。第二个时期他更注重形式,接受了很多外来艺术的影响;第三个时期是到二十一世纪以后一直到现在。现在他似乎更谨慎,把东西弱化、虚化了。他现在的书法很像大乘教,他不满足于把一个笔墨形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进行单纯的自我修炼,而是要放大到社会上,变成一个行为。


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对来德来说,他最大的意义不是他的创作,而是他以现有的姿态在书法界的存在。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书法大家,中国前卫书法大家,没有人能取代他。


李刚田(《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不管你喜欢来德,还是不喜欢来德,但是逼着你关注他,思考他,这就是他的成功。


刘洪彪(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二炮兵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我一直很欣赏来德的写法。他临过很多的碑帖,他的基本功很扎实,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说怎么写都行。他的意义在于他以当代书法的创作对中国书法有了连接和发展。古人把字写绝了,好在是古人没有把做绝,给我们留下了一点空间可做。我看曾来德几十年来在做这个事,他做得非常的漂亮精彩。这就是他对当代书法,对中国书法的主要贡献。


张平罗宏/整理